——河北固安縣“產城融合”觀察
2014年5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更多依靠市場機制和創新驅動,重點發展研發設計、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促進提升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競爭力。會議認為,這是向結構調整要動力、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重大措施。
3天后的5月17日,清華大學重大科技項目中試孵化基地簽約落戶河北省固安縣。與清華大學同時簽約進駐固安的,還有包括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為代表的來自航天、生物醫療、光電等行業的企業。
固安縣和協助實施固安“產城融合”規劃的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并未對發生在固安的這些事件給予渲染,但專家學者卻看出了它們與國家“向結構調整要動力”的戰略聯系——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耀說:“在華夏幸福的助力下,固安解決了過去我國城市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產城割裂問題,為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持續動力,值得借鑒。”
調整在進行:天安門南50公里處的產業結構變了
固安縣城位于天安門正南50公里,是河北所有縣城中距北京天安門最近的。
這算區位優勢嗎?
固安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肖建忠說:“雖然區位優勢是一種客觀存在,但如果認識不到位、行動不到位,優勢也不一定能體現出來。”
是的,僅僅十多年前,固安還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縣,工業基礎薄弱,綜合實力落后。2002年,與北京大興僅一河之隔的固安,“釣具、腸衣、濾芯、塑料”號稱是支撐全縣產業的“四大金剛”。當時的固安人已經意識到,一旦與高科技產業競爭,傳統的“四大金剛”將不堪一擊。
他們自問:如果沒有產業,固安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價值何在?如果不用科技創新發展產業,固安的優勢能保持得住嗎?
他們判斷:北京擁有全國近1/3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和4成以上的國家工程實驗室,中央所屬研究機構占全國的3/4,國家級科技創新基地數占全國的1/3。緊鄰首都的固安,不僅要承接首都產業轉移和要素外溢,更要全方位對接首都科技創新資源,用科技進步為固安插上騰飛的翅膀。
他們行動:打造產業優勢——固安工業園區和固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河北環北京新興產業園區中的佼佼者;堅持生態建設——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29.6%,綠色固安令人心曠神怡;優化發展環境,創造出“全程無憂式管家服務”,形成親商、安商、富商的濃厚氛圍。
肖建忠透露,為了保持持久優勢,固安拒絕了一批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產業。因為全縣認準一條,只有強調科技創新,才可以創造并激活令固安可持續發展的新興產業。
他們強調科技創新能力:5月17日落戶固安產業新城的清華大學重大科技項目中試孵化基地,重點打造集“創新研發、項目孵化、技術轉移、支撐服務”四位一體的產學研合作平臺,形成高層次人才、科技成果、高新技術產業和資本的聚集高地。據預測,清華大學固安中試孵化基地建設啟動后,5年內可轉移科技成果150項,其中30個左右完成中試并進入孵化,預計可為地方帶來約50億~100億元的新增綠色GDP。
他們集成科技創新能力:截至目前,華夏幸福已為固安產業新城累計引入企業超400家,形成了生物醫藥、航天、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等五大新興產業集群,實現簽約投資額超600億元。
他們受益于科技創新能力:在高新技術產業與城市的相互促進中,固安的經濟總量相比2002年產業新城建設之初,實現了約30倍的增長。截至2013年年底,固安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不僅是廊坊市的排頭兵,同時也居河北全省前列。
政府與企業:“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形成合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指出,我國未來的區域協調發展仍面臨許多困難。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升,區域發展難以簡單復制沿海地區依靠廉價勞動力、廉價土地所獲得的競爭優勢,需要探索一條新路子。
固安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實現“洼地崛起”,得益于其產業新城背后的市場化推動力量。
早在2002年,當“釣具、腸衣、濾芯、塑料”這“四大金剛”支撐固安經濟時,當地政府就在摸索改變落后面貌,打算開發工業園區,但資金缺口卻成為發展園區的瓶頸。于是決定把園區作為一個項目,面向市場選擇運營主體,用市場之手破解發展難題,最終引入華夏幸福全面負責園區的投資開發運營。正像后來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理順了,固安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場的“無形之手”形成了強大合力。
12年來,固安在園區建設中累計投入了200多億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
“200億元是什么概念”,肖建忠說,大概相當于最近10年固安全部財政收入總和的兩倍。單憑政府的力量顯然不能做到。中國目前絕大多數的縣域經濟,還都處于“吃飯財政”的階段,很多地方園區搞了多年仍沒有起色,主要原因就是基礎設施投入不足,連企業入駐基本需要的水、電、路、訊等都不能滿足,怎么能引來立市、立縣的大項目、好項目?
為不斷提升園區發展質量,固安縣政府與華夏幸福達成共識——固安區位優勢獨特,是首都的“南大門”。無論是從自身發展現實看,還是從擔當政治責任看,生態環境都是“命門之穴”。也就是說,固安只能走綠色崛起之路,依靠科技創新實現產業升級。
經歷了幾年的產業發展初級階段之后,隨著入住園區企業的增多,華夏幸福開始著手進行產業整合,逐步淘汰低端生產,建立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條。他們通過園區內的“宏觀調控”促進產業的聚集,形成一個個產業集群,實現產業的“從有到高”。
固安縣政府與華夏幸福還在考慮更深層次的問題——要想融入全球大的產業鏈集群,必須從創新源頭抓起,嫁接新技術,實現產業的“從高到新”。按照“全球孵化、華夏加速、中國創造”的理念,華夏幸福已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硅谷設立全資子公司,打造硅谷高科技孵化器。
從固安出發:“產城融合”模式在復制中創新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說:“華夏幸福在固安十年的經驗證明,固安與華夏幸福創造的獨特的合作模式適合固安這塊土地,這種模式經過創新也能適合其他地區。”
5月26日,華夏幸福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簽訂〈整體合作開發建設經營北京市房山區張坊鎮約定區域合作協議〉的議案》,同意公司與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政府合作開發建設經營北京市房山區張坊鎮約定區域。這意味著:華夏幸福將以張坊鎮行政區劃內的整體開發與北京房山區政府進行合作。
國信證券房地產行業分析師區瑞明說:“張坊項目為華夏幸福今后在京保石發展主軸及北京、上海域內持續復制和發展新的產業新城奠定了堅實基礎。”
北京房山簽約兩天后的5月28日,在1300公里外的浙江嘉善,華夏幸福旗下的嘉善產業新城正式開工奠基。華夏幸福正為嘉善產業新城量身定制產業規劃。
當華夏幸福在南征北戰中打造一個個園區的時候,固安正在努力做好“做強園區、做大縣城、做美鄉村”三篇文章。7月6日,北京市第八中學、固安縣人民政府、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辦學項目——北京八中固安分校正式簽約并揭牌。固安在建設幸福城市的道路上,又邁出了新的一步。 (光明日報記者 楊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