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開的第二十屆世界肉類大會上,中國的肉業未來新走向成為全球肉類行業矚目的焦點。是建設肉類產業鏈、還是可持續發展畜牧業、抑或保障肉類食品安全……全球肉食行業巨頭“坐而論道”,各持己見。其中,金鑼集團總裁郭維世提出的“打造‘肉食健康領導力’,驅動中國肉業從大到強”觀點,引人深思。
中國肉業“大而不強”?
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肉類總產量8536萬噸,人均肉類占有量61.5公斤,肉類工業產值達到10000億元以上;全球肉類消費量的增加有一半歸因于中國,中國豬肉消費總量更是世界平均消費量的2.5倍??梢哉f,中國是當之無愧的肉類生產和消費大國。
然而,喜人的數字背后,卻潛伏著一系列不足。同時,不得不直視的是,2006年至今,我國肉類產業發展受到人口、資源、環境、疫情等因素的嚴重制約,不能完全滿足國內市場對肉類食品日益增長的需求。與此同時,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市場的消費需求結構也在不斷發生較大變化。
那么,肉食企業該如何發展?在郭維世看來,在產業基礎不牢固、消費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的前提下,企業結合自身優勢做專做精產業鏈,加大對產業基礎的持續投入,把握消費趨勢至關重要。不可否認,這與當前中國肉類生產和消費正處于“從量的滿足到質的升級”轉型期有莫大關系。
“肉食健康領導力”再創可能
世界肉類組織副主席、中國肉類協會執行會長李水龍表示,隨著產業的快速發展,如今中國肉食產業正處于由“成熟期”向“新朝陽期”過渡的階段。“中國乃至亞洲鄰國在不遠的未來將會扮演重要甚至關鍵的角色。”世界肉類組織主席阿圖羅·拉瓦洛對這一前景非??春?。
業內人士還指出,隨著中國的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進程繼續深化,人口保持穩定增長,肉食消費能力將持續提升;而消費模式升級也將引發生產結構調整,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全球肉食產業在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增加。諸多因素均將帶來區域發展的再平衡契機,也為中國從“肉類大國”走向“肉類強國”進一步提供了實現空間。
有專家認為,實現目標重點在于政府、企業和行業組織三方配合、共同推動,而對于轉型升級期的整個肉食行業,領軍企業的引領尤為關鍵。世界肉類大會上,郭維世大膽提出要“打造真正符合中國和全球市場需要的‘肉食健康領導力’,驅動中國肉業從大到強,支持全球肉業均衡可持續發展”。而據了解,在這一理念貫徹下,金鑼將其深化為“產業規?;藴蕠H化、技術產品市場化、品類品牌化、信息平臺化”新五化戰略,不斷謀求價值鏈的延伸,并在實踐中予以落實。 (北京參考記者 馬麗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