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類產品都降了,好房寶來了。平安好房網(pinganfang.com)業內首推金融購房類“寶”產品“好房寶1號”,一經推出便又引發了熱議。
在平安好房網官方發布的新聞稿中稱,好房寶1號對所有消費者開放認購,尤其對于近期有購房打算的消費者來說,“好房寶1號”的綜合收益率預計可高達14%。。
稍微有點理財知識和經驗的用戶都明白,看理財不僅要看收益的數字,更要看產品結構,從而了解這個收益是如何實現的。
平安好房方面給出的解釋為,“好房寶1號”的綜合收益由兩部分組成,即基金收益與房積金收益。其中,基金收益部分掛鉤平安大華日增利貨幣基金,近半年的7日年化收益率平均為5.5~5.6%。“好房寶1號”基金部分的申購為T+1日,贖回T+3日。
而房積金收益則是專門為在180天內通過平安好房網認購新房的消費者準備,該部分收益預計將得到平安好房6~8%的收益補貼。“好房寶1號”的基金收益與房積金收益累積在一起,預計將實現14%的綜合收益率。
看來好房寶是一個跨界組合型產品,在原有的寶類理財部分看起來算是中規中矩,并沒有存在太多問題。爭議的核心來自于“房積金”,很多房地產業內人士表示,這與原有房產網站的“二萬抵五萬”的促銷套路如出一轍,不過是從名稱上玩了障眼法,并裝在了流行的寶類理財產品的酒瓶里而已。
為了一探究竟,筆者深入了解房產行業內的規則。首先針對存X萬抵X萬的促銷方式而言。由于近兩年房產市場并不是很樂觀,地產商都要求效果計費,即先賣掉房子,再向這些互聯網公司支付廣告費,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公司就想出了存2萬抵5萬的噱頭,提前從消費者處把2萬收到手,變項的把開發商來應該支付廣告費轉價到消費者身上。
對于好房寶而言,筆者發現了一個截然不同的邏輯。首先,平安好房肯定沒有走既有邏輯以廣告費來盈利的行業固有路線。那么平安好房針對房源的補貼就沒有盈利要求的掣肘。購買好房寶的用戶,讓平安好房可以馬上積累到足量優質用戶,平安好房因此便獲得了與房地產網站更好的議價砝碼,從而獲得更多的優質底價房源。如果好房寶用戶實現購房,平安好房便土豪散金般的直接補貼。最終平安好房在房產與金融的整個鏈條上,通過金融等多種手段盈利。
舉一個具體的例子,本來一套100萬的房子,因為有了2萬抵5萬。消費者以97萬最終成交,看似優惠了3萬。事實上房子定價權牢牢的掌握在開發商的手里,房價最終也許只有95萬。在傳統的促銷邏輯下,房產網站拿走了廣告費,房地產商也比預期溢價賣掉了房子,消費者也認為自己享受到了優惠,看似這是一個三贏。好房寶顛覆了整個邏輯,平安好房寶擁有了眾多好房寶用戶,便實現了蓄客,這樣平安好房就可以直接拿下底價房源,消費者可以直接以95萬成交。同時,平安好房還會拿出與用戶購買好房寶額度相匹配的現金補貼。
深度解析之后,不難發現,平安好房推出的好房寶至少與現有的存X萬抵X萬完全不是一個邏輯。就力度而言,沒有直接從房子差價盈利需求的好房寶擁有著明顯的競爭優勢。未來在買房過程中,消費者可以仔細關注平安好房的房源價格變動確保在底價成交的基礎上享受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