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作為移動互聯網應用范疇中的“重應用”,蘊藏大量商機,成為BAT三巨頭的必爭之地。
近日,優酷土豆集團宣布獲得阿里巴巴集團和云鋒基金12.2億美元的聯合投資,出讓18.5%股權。阿里入股優酷土豆,與騰訊、搜狐一起似乎開啟了視頻行業的“拼爹時代”。然而這些“富二代們”在這個融資難、燒錢易的視頻行業,同樣都面臨著嚴峻考驗。
2013年,以搜狐視頻、優酷土豆、樂視、騰訊、光線傳媒為代表成立的“中國網絡視頻反盜版聯盟”對百度發起超過500個訴訟,狀告百度影音等產品侵權,索賠總額達3億元人民幣,這也是中國版權發展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維權行動。
據悉,百度對視頻網站的侵權行為涵蓋了PC網頁、PC客戶端、移動客戶端和TV盒子四大領域,牽涉產品包括百度視頻搜索、百度影音、百度視頻APP和百度影棒,侵權的形式主要為盜鏈和為盜版視頻網站提供技術、流量、收入等全方面支持。最終,在中央四部委聯合“劍網行動”中,百度因版權問題被國家版權局罰款25萬并被勒令整改。
2014年4月,公安部發起嚴厲打擊網絡色情內容專項行動,與百度影音運營模式高度類似的快播公司遭遇警方突擊檢查。業內普遍認為,隨著版權規則完善以及國家嚴打色情內容,百度在視頻領域的流量和收入將急劇減少,百度影音在雙重打擊下面臨夭折。
百度的另一個寵兒“愛奇藝”也處于持續“噴血”狀態。在今年3月還因版權問題被風行網以“一女二嫁”為由告上法院。
視頻網站正在迎來一輪新的洗牌。從2012年以來,視頻行業刮起并購整合之風。優酷收購土豆,SMG百視通入股風行網,人人網并購56,盛大收購酷6。到2013年,百度愛奇藝聯姻PPS,蘇寧“迎娶”PPTV。
進入2014年,視頻網站的并購傳聞接連傳出。搜狐視頻即將與騰訊視頻合并,騰訊或將入股優酷土豆,各種傳言沸沸揚揚。盡管搜狐的張朝陽等互聯網大佬也出來否認,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視頻網站已經從最高峰時期的500多家減少到現在的十幾家。
但是,根據互聯網產業規律,視頻網站最后生存下來可能最多只有三家左右,最多不會超過5家。
問題的關鍵是,網絡視頻還沒有真正盈利。視頻網站業首先上市的優酷土豆2013年財報顯示,其虧損仍然高達5.8億元,其余視頻網站單獨還沒有盈利。
燒錢的模式不能永遠繼續。據一位內部人士透露,某著名網絡公司視頻網站2013年僅服務器支出就增加了近4億元,內容增加了6億元左右,合計支出已超出20億元,公司高層和股東正為視頻網站的去留展開博弈。而其他視頻網站也大致如此。
盡管視頻網站幾全行業虧損,賠錢賺吆喝,但電視臺仍然收緊了自有版權節目的控制,央視、鳳凰衛視等電視臺加快了憑借內容到視頻網站領域切分蛋糕的行動。
視頻網站如何突破這重重困局?未來的競爭格局又是怎樣的?“新一代視頻”是怎樣的一種概念?這些或許都可以從本刊記者對風行網CEO羅江春的采訪中找到答案。
風行網:領跑“新一代視頻”
在網絡視頻行業,風行網不是創立最早的,也不是跑得最快的,但毫無疑問卻是腳步最堅實的。
從2005年成立一直到2011年,風行依靠自己的P2P技術、FSP高清影視點播、社區、大數據、定向廣告等領先的技術,取得了很高的運營效率和資金的投入產出比。在競爭激烈的視頻行業占有了一席之地。
“新一代視頻”應運而生
從發展趨勢來看,未來電視臺不可能脫離互聯網而獨立存在。對于節目而言,電視只是一種呈現方式,受很多條件的限制。互聯網卻可以彌補電視的短板,同時又能將海量的信息傳遞給用戶。
電視臺是縱向線性的時間流,網絡則是橫向網狀的信息聚合,通過二者的融合,不僅可以共享電視媒體豐富的節目內容資源,還延長了電視節目的傳播周期,實現資源互補,形成共振效應和長尾效應。作為新一代視頻,風行通過網絡視頻在內的多屏之間的互動,更能凸顯臺網融合的效應。此外,通過臺網一體化策劃、一體化制作,風行還可以更多的介入到電視臺節目的策劃、制作、營銷、輸出層面,從而達到平臺價值互補的多贏局面。
臺網融合并不只是在內容上的相互推送,還要在前期策劃、推廣、播出、運營、互動等方面形成全方位的互聯互通,最終形成全媒體運營的產品布局。東方衛視《中國夢之聲》節目的網絡推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風行網借助互聯網的優勢開展二次傳播,把很多片段剪輯起來形成看點,在手機、PAD、PC上播出,完全不同的受眾接觸面不僅帶來更為人性化、智能化的個性化體驗,也變相延長了電視節目的收視長尾。
重新定義視頻
縱觀整個視頻行業,大致有三種模式,正如風行網CEO羅江春所言,“一種模式是以優酷、土豆為代表的獨立視頻網站合并后相互抱團取暖成為巨頭;第二種是依托既有平臺品牌和流量的搜狐視頻、騰訊視頻和愛奇藝等富二代;而風行網與SMG百視通攜手,首次開啟了電視臺與網絡媒體跨界合作的臺網融合模式,代表了第三種模式,是新一代網絡視頻網站。”
風行網新一代視頻平臺以風行在客戶端上的傳統優勢為起點,在PC客戶端和移動客戶端上將引入酷炫的界面設計風格,給用戶完全耳目一新的用戶體驗;此外,還將引入響應式設計,保持PC客戶端和移動客戶端的風格統一,手機、PAD的窗口界面自適應,同時可以支持投射到電視機上,多屏合一。
新的產品。風行網進行很多個性化、大數據的創新,讓大家能夠更方便地找到自己想看的節目,更有效命中用戶需求。新的產品更是客戶和用戶之間的平衡,新的產品既要滿足用戶的需求又要能滿足廣告客戶的需求。風行推出的15秒前貼廣告就是這樣的創新型產品。
新的內容。這包括新的生產方式和播出方式。內容要突破以往互聯網原創的模式,做具有電視級制作水準的原創。
在播出方式上,通過電視臺預告,通過互聯網做深度耕耘,二次傳播,碎片化、及時的傳播,打通通道,形成閉環的環路。電視往互聯網上導用戶,互聯網又讓用戶到電視機前看電視。
新的營銷。視頻同行常說的多屏,其實大部分指的是三屏,PC、Pad、手機,而風行針對的是四屏。顯然,四屏要比三屏更具營銷價值。據羅江春介紹,SMG的電視屏,除了兩千萬的百視通IPTV用戶,還有東方衛視,以及13個上海地面頻道。
視頻營銷中另一個重要的方式是把電視節目打通。節目元素在多屏上的播出可以形成不同的營銷價值,這些不同的營銷價值在具體的營銷案例中都有體現。因為廣告主的需求有很多,要通過不同的設計方式,讓節目元素有更多的營銷理念。
新的服務。這一直是風行網的根本。其服務理念之一就是用戶至上。不管你是產品經理,還是研發工程師,首先你得是風行網的用戶,要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挑剔自己的工作。如果你自己都不愛用,你就別做這個工作了。
對于新的服務來說,銷售人員和營銷人員要站在客戶的角度,要真正為客戶提供他想要的解決方案,要真正為客戶提供他想要的營銷模式,要真正急他所急,想他所想,替他做他需要的東西。
在羅江春看來,新的服務應該找到平衡。在用戶端和客戶端找到平衡,既要滿足用戶端,又要滿足廣告客戶端。
以往一個個的視頻平臺孤島之間的競爭,會轉為生態鏈的競爭,多媒體、多渠道運營也是視頻行業的發展趨勢,而風行網新一代視頻全媒體營銷范式無疑將會成為未來視頻行業發展的主流。
Q&A
中國視頻網站的競爭白熱化,無休止的混戰可能還將繼續,面對網絡獨播后的砸錢游戲,“不差錢”時代早該過去。廣電網、電信網和互聯網的三網融合是大勢所趨。而身處當今版權亂象之中的風行網會如何應對這一競爭格局的轉變?
2014年4月30日,《中國證券期貨》聯合多家媒體同時采訪了風行網CEO羅江春。
記者:風行網從2005年成立至今,在發展期間都遇到了哪些關鍵節點?
羅江春:風行網從2005年到2014年,8年多的時間,最大的分水嶺是2012年。
簡單說風行網過去8年多,快9年時間的兩大重要階段。簡單說,第一就是聚焦影視點播階段。第二是2012年開始進入戰略升級階段,把臺網融合這種新的理念做出來,真正向傳統媒體學習怎么做內容、怎么做營銷,把傳統企業里最牛的人請過來幫我們做內容、做營銷,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方式。
這是兩個最關鍵的時間點。要攤開來看,8年多,重要的時間點有很多。2008年開始做收入,為什么那個時候選擇游戲和電商客戶,這都是非常有講究的。因為在那個時間點,事實上是一種游擊戰的打法。在商戰里面,有四種打法,老大用防守戰,防止老二、老三。老二要打老大,基本都是進攻戰。還有側翼,從另外一個方面迂回過去。第四種是游擊戰,毛主席就是用游擊戰。游擊戰就是在一個市場當老大。當時風行在游戲、電商領域就是老大,已經盈利了,2011年就有1.5億的收入。
記者:百視通成為風行網的第一大股東之后,雙方的臺網融合是非常緊密的,臺網融合的藍圖也更加清晰,請您介紹一下這個藍圖的具體內容。
羅江春:未來電視臺跟新媒體、互聯網是完全融合的狀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節目的播出,電視上呈現是一種方式,在互聯網上呈現又是不同的形態。在互聯網上更碎片化、更及時。電視節目直播,就像空軍的高空轟炸,瞬間引爆熱度。在互聯網上是精耕細作,將電視臺上不能播出的節目信息,更深層次、更豐富了。我們沒有播出版面的限制,我可以更深層次的、海量的傳遞給用戶,用戶獲得的信息更加深刻。這些深層次的信息可以吊足觀眾到電視機前看節目的口味,這是播出形態上的改變。
更為重要的,可能普通觀眾不能感受這么明確,也就是互聯網人要參與到節目策劃里面。節目形態策劃的時候不只是需要電視導演,還需要互聯網導演,互聯網導演告訴他大數據。現在我們可以知道一個節目播出,用戶在幾點幾分最容易退出,在幾點幾分就拖動了。我們很清楚這個數據,而電視臺是沒有這些數據的,我們可以幫助他們優化下一期的節目,甚至可以幫助他們認識互聯網的視角是什么樣的、互聯網的用戶怎么選擇這些選手,很多數據都可以深入到節目的信息中,互聯網和電視真正融合起來。當然,觀眾體會不到節目是這么做出來的,觀眾可以體會到的是好看的節目越來越多,這樣更接地氣,更接近互聯網用戶的思維。臺網融合最大的改變是內容。普通用戶感受不到營銷端,營銷端就是四塊屏幕一起的整合營銷方式。除了衛視,還有百視通的IPTV。
記者:目前臺網融合進行到哪一步了?
羅江春:《中國達人秀》《中國夢之聲》等大型季播節目都是深度融合的,有很多互聯網的元素在里面。剛才我說的,在談判的時候需要妥協。在融合的過程里面,我們另外總結了一個詞,就是需要有耐心,不能完全說就是快速的見到結果。這里有一個原因,做技術和產品的人和做節目的人是兩類人,這兩類人是需要互相學習、互相了解、互相融合的,首先要人融合。人融合以后,在會做出真正融合在一起的產品和節目。
我說的耐心是需要彼此之間互相理解。我們跟做電視的兄弟相比,他們思維跳躍,點子非常多,而我們是非常邏輯的,要一二三四五,告訴你怎么推演,什么地方有用、什么地方沒用,兩種人是兩種思維模式。所以在融合過程中需要耐心。你們看見的很多東西,已經是很深層次的融合了。我們現在在廣告主那一端,很多廣告主在投放的時候,就是東方衛視多少、百視通多少、風行網多少。
記者:臺網融合的模式構建之后,想必會有很多電視臺和互聯網公司加入戰團對此,您怎么看?
羅江春:電視臺就是應該把自己的大型季播節目和內容放在自己家的新媒體上獨播。原因很簡單,為什么呢?比如今天如果在滿世界的互聯網上都會看到這個內容,這個類似是不值錢的,獨家才有價值。我剛才講一個觀點,互聯網視頻不是純粹的互聯網生意,介于互聯網和傳媒之間,傳媒是內容導向的。這個報紙有沒有人看、電視節目有沒有看,是內容決定的。社區不需要內容決定,是好友決定的,是關系決定的。搜索也不需要由內容的好壞決定,只要有足夠多,再有海量的內容,我想找到需要的東西。這個內容是好,是壞,無所謂。至于這個內容是不是《好聲音》,無所謂。
任何一個電視臺的成功,離不開王牌節目。回過頭來講,任何一個衛視,把自己的節目放在新媒體獨家,這是正確的選擇,這樣能在新媒體上形成自己的內容高地。用戶想看這個節目,必須上芒果,必須上金鷹。或者用戶想看東方衛視的節目,必須上風行網,這樣就形成了內容高地,用戶就會來,優酷、奇藝的節目競爭力就會下降。
靠內容形成自己的新媒體陣地,這是傳統的電視傳媒集團唯一的正確打法。為什么說這是唯一的正確打法?電視最重要的是收視率和觀眾,觀眾不是你的,觀眾是屬于這個節目的,而且你對這些觀眾一無所知。而互聯網不一樣,我們不叫觀眾,我們叫用戶。我們不叫收視率,我們叫觀看數。用戶一旦進入你的網站,他會留下很多痕跡,你要想辦法讓用戶看更多的內容,把用戶留住。
回過頭來講,做電視的人想把互聯網做好了,確實很不容易。優勢的內容確實是非常有意義的。芒果TV和金鷹網不是第一家獨家的,第一家獨家的是央視。央視網是第一家把央視的內容放到互聯網上獨家的。這是為什么你們看不見央視網太多的宣傳,也不像我們的同行那么多的砸錢,但央視網每天有龐大的用戶,就是靠龐大的央視內容放在央視網上播出。芒果今天做這個戰略選擇是正確的,我可以預期,江蘇和浙江是一定要跟進的。未來互聯網視頻的競爭里,肯定少不了廣電系的力量。
記者:之前電視臺和視頻網站有很長時間的對抗期,互相磨合,比如芒果。那為什么大家現在才看清這個趨勢?
羅江春:這個很復雜。剛開始的時候,視頻網站很小的時候,電視臺完全看不起視頻網站。那個時候,比如我們找其他電視臺談,電視臺是高高在上的,視頻網站是非常小的。就像當年日本汽車拜訪通用、福特一樣。隨著視頻網站的興起,電視臺反過來又依賴視頻網站。電視臺里面有一種聲音,這個聲音不能說是錯誤的。有一種聲音說我的節目放在更多的視頻網站上有影響力。因為它觸及到的用戶更多,這個道理沒錯。除了電視臺播出之外,還在其他五六家視頻網站播出,我的節目可以觸及到更多用戶,影響力更大,收視率更高,沒有特別嚴謹的數據理論證明它,但從邏輯上是有道理的。只不過是從電視轉型來看,這樣做是錯誤的。
原來電視是一個獨立的跑道,而且每年是一千億左右的廣告市場。互聯網視頻也是獨立的跑道,很小,一開始可能幾億、十幾億、一百億、兩百億。到今天,互聯網視頻的跑道,我們預計今年肯定是過百億的,像頂級的視頻網站,優酷,它的財報是公開的,它的收入可以排到衛視的前四名。最大的視頻網站的廣告收入已經是中國第四大的衛視的規模。這個時候,互聯網視頻這條跑道就已經顯得油水很足了。這個時候,電視臺如果還在不斷地往這個跑道里面輸送內容的話,視頻的跑道會越跑越大。最后這兩條跑道融合,融合的過程是視頻把電視臺吃掉,最后可能是這個結果。現在我認為電視臺,傳統媒體的這幫兄弟應該停止往視頻輸血,應該把自己的新媒體做大,來對抗新的媒體形態。我認為這是正確的。所以我剛才說這是唯一正確的。
記者:風行網有沒有上市計劃?
羅江春:上市是水到渠成的。我從創業第一天,你們可以查我在網上的觀點,我從來都認為上市是水到渠成。規模到了,你不想上,會有很多人推你上。如果你規模不到,你自己想上,上了也是很難受的。我覺得最重要的,我們做業務和做公司的人,還是踏踏實實地把自己的業務和公司做好,在產品上、營銷上有創新,能夠滿足用戶、超出用戶的預期、超出客戶的預期,這是我們的使命。我們要把這件事踏踏實實做好。上市最主要的就是說規模和盈利狀況到了,會有很多人推著你上。
記者:風行網的盈利模式是怎樣的?
羅江春:我們的盈利比較多元,廣告是一種。還有一塊業務是游戲聯合運營,跟網頁游戲和手機游戲打開聯合運營。第三部分是做電商的聯合運營。
記者:您覺得風行網在互聯網視頻行業中最大的優勢是什么?
羅江春:一個公司打到最后,第一是模式上的競爭,毫無疑問。我認為我們的模式不是瞬間爆發的,風行的模式是具備長期競爭力的,肯定可以長期打下去,我們是相對安全的。像優酷他們很急迫,要找一個更大的靠山,要找更多的錢。風行的模式具有長期競爭力,會在多屏上尋求突破,還是風行網一貫的風格。我們該快的時候快,該慢的時候慢。互聯網不是說永遠都是快的,該快的時候是需要非常快的,該沉得下心、耐得下性子也是需要的。
記者:視頻網站的發展經過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技術方面的競爭。而現在,您覺得哪個競爭力才是比較核心的?
羅江春:內容和營銷。我們都在解決內容和營銷的問題,只不過有的人用了砸錢的方式,我們是選擇找戰略合作伙伴的方式。
記者:您看好網絡自制嗎?
羅江春:不看好。其實我一直在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做電視級水準的互聯網原創,我不看好互聯網公司做原創,互聯網公司做原創就是砸自己的牌子,可能五年以后可以,但還是要等五年。可能五年以后,互聯網公司才能做到電視級水準的互聯網原創。但現在,今天,互聯網公司做原創是不行的,都是粗制濫造。可能有些節目的創意很好,但做出來就是粗制濫造,沒辦法登堂入室。
記者:電影版權現在也在正版化,您看好收費模式嗎?
羅江春:我覺得在電視端是非常好的。在PC和移動端,在可看見的時間范圍之內,它還是一個補充。在電視端有可能形成一個主流的商業模式,但在PC和移動這一端,在三到五年的時間內還是一個補充,跟廣告還是沒法比的。各家都有一些收費業務,都還是沒占到收入的5%。
記者:關于互聯網營銷,怎么樣才能創造一種良性健康的營銷模式,讓大眾可以接受,而不是一陣風式的創新?
羅江春:剛才我沒講風行的文化,風行文化的第一條就是創新。我們對創新的總結是兩個詞,第一是要有勇氣去創新。因為創新一個東西,可能比山寨一個東西付出的成本、時間、精力更多,是10倍、20倍的。第二是有能力。既要有勇氣,還要有能力。光是勇氣這件事就可以難住很多人,能力會難住更多的人。風行最早既沒有做下載,也沒有做點播,而是做邊看邊看,看完就下完了。我坐飛機的時候,經常看著二三十個人在抱著筆記本看風行網上的電影、電視劇,因為它方便。這種創新就是有效的。用戶喜歡、用戶認可的創新才是有效的創新。
記者:如果要走出燒錢的怪圈,還有沒有其他的方式?
羅江春:要走出這個怪圈,應對現在互聯網視頻的困局,最重要的兩個字就是創新,一定要做出新的產品。互聯網視頻不是一個特別純粹的互聯網生意。為什么這么講呢?因為一般的互聯網生意獲取用戶的成本比較低,但互聯網視頻這個行業獲取用戶的成本很高。我要維持住用戶,需要花重金買內容,這跟QQ、百度、YY、小米的方式不一樣。其他的互聯網公司獲取用戶的成本比較低,但視頻公司獲取用戶的成本很高,因為它后面有一個很重要的成本是內容。互聯網視頻是介于互聯網和傳媒之間的生意。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需要向電視臺學習。
剛剛已經講了很多新產品,就是要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預期。我們做互聯網的人最核心的使命就是要做出超出用戶預期的產品。這個行業太浮躁,都是砸錢,都沒有創新。要么就砸錢,要么就拉長廣告時段,而忽略了創新。剛才我說了臺網融合是一種創新,它現在依然在研發的過程中,會逐漸推到用戶端。最后的形態是節目包圍到用戶,實際上不是用戶主動找節目,最后的結果就是讓節目主動找用戶。
現在大家是用最愚蠢、傻瓜的辦法做內容,花錢,每家都有十幾個億的成本往里面砸,非常愚蠢,只做一個搬運工的角色。只是把電影、電視劇或者是電視節目搬到互聯網上,不能原創。大家都說做原創,但互聯網真正原創的東西又有幾個,能出來《好聲音》《爸爸去哪兒》這樣的節目嗎?出不來。原因是深層次的,到今天,我剛剛說兩個事情,第一是互聯網視頻不是一個非常純粹的互聯網生意,它獲取用戶的成本很高。第二,到今天,互聯網視頻企業都沒有把內容和營銷兩個問題解決好。風行網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方法就是臺網融合,我們背靠中國第二大的傳媒集團來解決內容和營銷的問題。
記者:作為技術出身的領導者,您的管理文化或公司文化是怎樣的?
羅江春:公司文化就不多談了。我講一下公司的人才觀。第一,我們跟每個同事是合作的關系,不是雇傭的關系。我們公司內部是叫同事,不是叫員工,也不是叫下屬,也不叫領導,我們是叫同事,由于一起共事,大家是合作關系,不是雇傭關系。第二,我們請每個同事,是希望這個同事在崗位上成功。這句話,你問一百家公司,一百家公司都是這樣說的,但大家真正這么做嗎?我相信不是。有經驗的人在其他公司可能是遭受過穿小鞋這樣的事情,我們公司不允許。我們請這個同事,是希望他們在這個崗位上成功。找到一個人,3個月、6個月的時間,高管談幾次,談好多輪,這很正常。有時候招一個人可能要談6個月,還是因為要充分了解。我們不輕易請人,也不輕易讓人走。
在公司的管理工作中,有一條紅線,是不允許玩公司政治。在公司如果搞公司政治的人,只有走人這一個結果。我們沒有部門墻,沒有亂七八糟的東西,大家需要的是主動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