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名牌不僅節約了品牌宣傳的前期成本,更是讓這些企業搭上了便車,借助名牌的優勢進入快速收割期。圖為某超市“頗有深意”的商品擺放,兩種包裝上為真品,下為沒取得專利的仿冒品。因兩種餅干外包裝極其相似,消費者稍不注意就會誤認為這是正規廠家的江中猴姑餅干的產品堆頭。當詢問“產品這樣擺法是廠家要求的還是超市自己擺的”,超市工作人員表示“這是上面安排的,我們也沒辦法”。此超市對“馬甲”猴頭菇餅干頗有深意的擺放,其實是借正規廠家猴姑餅干的品牌影響力,“魚目混珠”,誤導消費者,從而謀取私利,有掛羊頭賣狗肉的嫌疑。
食品行業傍名牌現象不斷出現,主要緣于這些行業的快速發展及存在的巨大利潤空間,他們的共同特征就是模仿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名牌,這些產品多出現在農村市場。這些名牌“馬甲”往往是小作坊生產的三無產品。在知識產權益發重要的今天,關乎民生的食品品牌商標權如不能保護,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經常造成追責困難。如果這些食品的“馬甲”廣泛流通于市場,無疑也對正規廠家的品牌形象提出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