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網絡上經常見到一些大醫院的知名專家在非本醫院“被出診”。從3月1日起,鐘南山、凌鋒等五位知名醫學專家在網上聯合發起微簽名“名醫被出診”活動,號召醫生、患者上傳身邊疑似“名醫被出診”的信息。與此同時,關于網絡搜索助紂為虐的討論也被廣泛關注,有證據顯示,以百度競價排名推廣為代表的搜索推廣,正在成為不法分子虛假醫療推廣的核心陣地。
圖:中國工程院院士,新一代泌尿外科和男科學學科帶頭人郭應祿曝光“被出診”
為了驗證這一說法,記者在網上通過百度搜索后發現,中國男科領域的學科帶頭人郭應祿院士的照片出現在很多民營男科醫院的網站首頁。據了解,有一次他接到進修生從外地打的電話,問他是不是要到那個地方義診,還說當地報紙上已經刊登了,可郭院士自己完全不知此事。那個進修生專門跑到報紙上寫的醫院去看“義診”現場,現場有個穿白大褂的人冒充郭院士。
“政府對這類違法違規事件懲罰力度不夠。違法成本低,但收益巨大,因此,總有人鋌而走險采用違法手段欺騙患者。”同樣因百度百科被出診的中華醫學會變態反應分會主任委員尹佳坦言,患者求醫心切,很容易被虛假信息所迷惑,被騙子利用。
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凌鋒認為,政府對于這類違法機構的懲罰力度太小。通常的情況是,一旦某不良機構被舉報,他們會先刪除虛假信息避避風頭,等風頭一過,再通過競價排名卷土重來。
據了解,目前在《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等法規中,均未對“名醫被出診”現象進行界定。即便是以這兩部法規為依據做出最高額度的處罰,也僅罰款1萬元,對醫療機構的懲罰力度比較有限。而且對于網絡虛假醫療信息的監管和執法,常涉及多部門的協調,操作起來難度很大。
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莊一強認為,虛假醫療信息泛濫,傷害醫生和患者的同時,對當下的醫療環境也帶來很多負面影響。醫改鼓勵社會資本辦醫,大量民營醫院涌現,可患者分不清哪些是正規醫療機構,哪些是掛羊頭賣狗肉的;醫改鼓勵醫生多點執業,但虛假信息的泛濫,讓患者分不清醫生到底是真的多點執業,還是“被出診”。如果不對“被出診”現象出重拳,甚至會影響醫改政策的推進。
3月1日開始,鐘南山院士、凌鋒、尹佳、莊一強和廣東省衛計委副主任廖新波聯合發起微簽名“名醫被出診”活動。參與此次活動的簽名者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渠道上傳身邊疑似“名醫被出診”的信息,也可澄清證實醫生出診的真實信息,多方監督,還原真相。此外,倡議書還建議醫生通過網絡搜索一下自己的名字,看看是否曾“被出診”。
莊一強認為,這一問題靠醫生個人的力量很難解決,首先要靠民營醫院的行業自律,靠衛生行政部門的加強監管。同時,還應利用新媒體發動公眾,創造一個大家舉報、辨別,醫生來核實、澄清的平臺。